缙云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县(市、区) >> 缙云县
缙云县筑牢基层防线:构建“乡自为战、村乡联动、村自能战”的防汛防台基层应急体系
发布日期: 2025- 07- 29 09: 37 浏览次数: 来源: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当前极端天气频发,国家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2024年因洪涝台风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较前三年均值下降42.3%,这离不开基层应急体系的持续完善。今年,台风“丹娜丝”过境,全县24小时内转移群众488人。其中,一些偏远山村主要依靠自救互救自主转移实现“零伤亡”。真实案例的背后,是基层应急能力的生动体现。缙云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领导指示要求,构建“乡自为战、村乡联动、村自能战”的防汛防台基层应急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最重要的生命防线。

一、乡自为战:打造前线指挥中枢。乡镇是防汛防台的第一道堡垒,重点强化三方面: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体系、不少于3天的应急物资储备、覆盖所有自然村的通讯保障网。全县18个乡镇均依托应急消防站成立应急指挥中枢,配备卫星电话、370M手持终端、应急电源和实时水文监测系统等装备物资。更关键的是建立“1+3+N”机制:1个指挥中枢统筹3支队伍(转移、抢险、保障)和N个社会力量。台风“丹娜丝”登陆期间,全县乡镇级指挥部全部提前自主启动应急响应36次,调度物资7万余件(套),证明基层必须具备独立研判、快速响应的能力。

二、村乡联动:打通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实践证明,有效的联动需要解决三大痛点:快速应急响应通道、简便易行联动工作手册、联动信息快报回复机制。缙云县发布“丹娜丝”台风预警后,双溪口乡1分钟微信群自主启动响应,5分钟内通过应急广播开展村内预警和无人机喊话系统进行村外预警,15分钟内全镇8个村的“应急管理员”已携带喇叭逐户通知。这种高效协同源于“三级响应链”:县指挥中心-乡镇应消站-村应急管理员。核心在于建立标准化联动流程:每村确定应急预警AB岗,落实高等级预警叫应叫醒机制;制定简便易行的村自能战《防汛防台工作手册》;定期开展“盲演”测试。“丹娜丝”台风期间,通过联动机制转移群众时间较2024年平均缩短15分钟。

三、村自能战:激活最小作战单元的战斗力。数据显示,配备自训应急队伍的村庄,初期自救效率提升70%以上。要真正实现“村自能战”,需落实“三个一”工程:一套包含撤离路线图的村级预案(细化到每户)、一支不少于常住人口3%的应急队伍、一次覆盖全员的实战演练。缙云县通过建立《暴雨洪水及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避险转移十项措施》,通过特殊群体人员临灾转移工作机制“四个一”,明确应急管理员在“要转移哪些人、由谁来组织转移、何时转移、转移到哪里去、如何管理被转移人员”这五个关键环节的工作指南。一是建立“每户一对接”转移责任。二是建立“行政村(社区)一本账”转移清单。三是建立“每乡镇(街道)一张网”转移体系。四是建立“每灾一行动”转移启动机制。

无数案例印证:当通讯中断、道路受阻时,基层自主作战能力就是生命的最后保障。“乡自为战”重在指挥体系韧性,“村乡联动”强在资源联动效率,“村自能战”胜在响应速度优势。真正的战斗力来源于常态化培训和机制磨合,台风季已至,唯有让每个乡镇成为坚固堡垒、每个村落化作能动哨所,方能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因为最好的救援,永远来自最近的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