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县按照“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的要求,在除险保安工作中抢抓主动,于4月11日在全市率先开展“百日攻坚”并延伸为“双百攻坚”,坚持清单化推动、数字化赋能、动态化管控,实现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0%和25%。
一、聚力“双百攻坚”,清单化推动除险保安隐患治理
一是建立隐患清单,实现安全隐患大整治。全面发动网格员队伍,分片、分组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对于一般隐患立查立改,从速、从快立即整改消除,对于重大隐患先停后改,从严、从紧确保整改到位。攻坚期间,共排查点位数14940个,风险隐患数6672个,整改个数5614个,整改率84.2%。共立案221起,罚款金额216.445万元,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次数、非事故行政处罚次数均列全市第一。
二是梳理人员清单,开展安全培训大提升。坚持线上、线下两条线发力,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网络学院”,免费在线开展百万员工大培训,尤其注重强化对一线班组长的特色培训,区分登记现有员工、新进员工、重点岗位员工,做到“一人一档”。对全县360余家使用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知识培训工作,完成特种设备培训106人次,完成各类安全生产培训1558人次,共计完成培训11993人次,超全年任务数41.1%。
三是细化宣传清单,助推安全氛围大营造。深刻汲取各类事故教训,分时段、分重点设立安全专栏并定期更新,通过广播循环播放安全知识和安全提示,发送安全生产短信提示,高密度、高频率开展宣传,确保安全知识“全区全域”。共发送宣传短信127万余条,播放电视游字3120余次,印制宣传单页30余万份,利用“村村通”广播播报1200余次,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285场,宣传密度达到近3年同期最高水平。
二、聚焦“大物智云”,数字化赋能除险保安风险防范
一是数据可知,横向融通纵向贯通。依托“应急管理全覆盖责任体系”系统,全面梳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各乡镇(街道)实现责任体系全贯通,253个村社已完成责任体系建设,2891家工业企业、危化、消防、建设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已开展责任体系建设。工业企业安全在线、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在线、防汛防台在线实现省、市、县、乡、企五级贯通应用,横向覆盖35个行业部门,我县共开设政府账号384余个、企业账号976个,归集共享546个目录66.8万条数据,加强大数据预测研判能力,有效支撑应急管理精密智控。
二是物联可感,风险管控源头治理。深入数字化手段在除险保安领域的迭代升级,通过集成应用智能控制、智能产线、智能物流和智能检测,打造数字化“未来工厂”,实现除险保安关口前移。如,在特种设备领域积极创新,探索建立“锁具升级、指纹录制、双员保障”的叉车新机制,并在此之上推出了“人脸识别”“AI防撞”新模式,开创我县叉车监管物联智控新格局。目前,已在11家重点使用单位65台叉车上安装指纹锁并正常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在5家重点单位试点投放使用。
三是智能可视,精准绘制企业画像。进一步规范技术服务工作,提高矿企业安全技术工作水平和风险识别、风险管控能力,督促企业进行监测监控系统规范化改造,完善通风监测系统及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全面提升可视化能力,绘制更为精准的“企业画像”。如,在矿山领域已初步实现增设监控系统3套,监测探头20个,安全生产费用投入30万元,在产地下矿山配备专职的采矿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名,所有在产露天矿山配备兼职的采矿、地质、测量、机电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各1名。
三、聚能“一单两函”,动态化管控除险保安闭环销号
一是全程跟踪,下发整改督办单。综合运用通报、提醒警示、挂牌督办、约谈、巡查、重点管理等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召开2次安全生产工作约谈会,由党政领导对工作滞后的13个单位与企业进行集中约谈。建立通报整改机制,督查基层应急体系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共计对44个单位、90个点位开展52次督查,反馈交办问题隐患204个,下发隐患问题整改督办单13份,发布督查通报3次,多维度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挂牌整治重大事故隐患16个,目前已完成整改销号14个,超2021年全年总量。
二是关口前移,发布风险提示函。实行“应急+人社+主管部门”精准研判工伤预防机制,绘制全县工伤一张图。根据从2018年以来逐步建立的全县工伤大数据库,以企业曾发生的工伤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受伤程度情况等数据为基础,每月筛选近期发生频次较高的工伤类型、重复发生工伤事故的工矿商贸企业名单,落实事故风险预警,同步通报至人力社保局、所在地乡镇街道、事故发生企业等单位。近期针对高发事故以及高温天气凸显的风险隐患,发布7次相关安全生产工作风险预警。
三是齐抓共管,落实抄告预警函。建立党政领导分片分区定点挂钩督查制度,出台《抄告预警管理实施办法》,将企业隐患信息抄告共享至属地乡镇(街道),采取分类排摸、结对指导、线上服务等方式,实现风险防范良性循环。实行“网格化+实名制+作战图”精准监管模式,加大对重大风险点、危险源监管,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已下发预警抄告函32份,抄告企业358家,解决隐患156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