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和县石塘镇在防汛巡查中及时发现235国道项目风险隐患,报告准确、处置得当,成功避险洪涝灾害,获国家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面对汛情风险,石塘镇事前蓄力、事中发力,充分运用现有防灾避险机制,畅通应急响应全流程信息传输渠道,抢出了人员救援转移的“黄金期”,更展现出了“防汛老将”的硬实力。
事发当日,云和发布雷暴大风橙色预警、地质灾害风险橙色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收到预警信息后,云和县石塘镇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对在建工程、库区等关键点位展开巡查排查。当天17时25分至19时58分,云和县石塘镇小顺村应急管理员王朝云两次巡查至235国道项目现场,发现该区域水位持续上涨,道路发生小型塌方,判断工棚位置有较大山洪灾害风险隐患。20时7分,王朝云通过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平台上报信息,18分钟后,云和县石塘镇防汛工作组到现场核实情况,与项目部负责人沟通,在两小时内完成全部299名工人的转移工作。次日上午,工棚周边及通道位置多处被淹没,因转移迅速及时,此次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回顾避险过程,防汛工作队伍展现出的迅速果决、有条不紊,与云和县石塘镇此前数月对应急避险全流程的反复锤炼、持续精简关系密切。
云和县石塘镇地处石塘水库、玉溪水库两大库区沿线,有较多在建工程,几乎每一年都处于防汛工作的突出位置、关键部位。自4月入汛以来,云和县石塘镇化经验为举措,邀请专家做客,常态化、持续性为辖区防汛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传授信息上报步骤、不同灾情的应对举措、信息采集注意事项等实用技能,本轮汛情到来前,全镇已率先完成一轮分村演练,针对不同村落的人口、位置情况,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制定避险方案,将防汛工作分解到最小单元格,确保每名防汛人员熟练掌握周边防汛力量、隐患点、人员位置情况,心中有谱,行动有力。
持续为事前筹备工作“做加法”,为每个环节完善细节,就是云和县石塘镇压缩转移时间,为事中救援“做减法”的最大底气。
“为最大程度‘提速’应急响应,我们将险情的上报、叫应步骤浓缩为两步,即发现隐患点的应急管理员、网格员、村两委干部通过系统报送信息,镇应急消防管理站接收信息后采取行动,整个过程一步到位。在实际运作中,各环节再主动‘加码’,丰富举措,让响应流程既短小精悍、又密不透风。”云和县石塘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庆和介绍。在上报信息后,应急管理员会根据培训所学与实际情况,预先在现场开展临时处置,而管理站获取信息后,则会视情况在指挥室或路上完成研判,并向属地派出所、相关企业、消防等寻求借力,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凝聚出避险抗灾的最大力量。
平时如战时,才能做到战时如平时。当前,汛期仍未过去,云和县石塘镇也将继续落实好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持续坐镇防汛一线,提振精神、铆足劲头,一以贯之守好汛期安全防线,为全镇人民平安度汛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