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市积极打造基层应急消防治理山区样板
|
|
|
|
发布日期:
2024-
05-
29
11:
11
|
浏览次数:
|
来源: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
|
近年来,龙泉市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山区特色,因地制宜,积极打造基层应急消防治理山区样板,实现风险隐患“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和灾害事故“救早、灭小”,连续10年实现较大以上事故“零发生”。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绘好“一张图”,推动末梢管理“零距离”。一是机构重塑,“实体化”构建基层保障。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机构设置、力量汇聚、物资保障、数字融合”基层为落脚地,全力推动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目前全市19个乡镇(街道)建立应急消防管理站,242个村(社)建设应急消防服务站,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统筹协调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消防安全的基层“大安全”体系。二是深度融合,“数字化”助力风险防控。作为全省基层智治“141”应急消防建设试点县,龙泉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在平安法治板块下增设应急消防应用,设立5大模块设置9项功能,印发《龙泉市网格事项清单制度》等文件,明确基层智治应急消防应用中网格员“5+1”检查事项,纵深推进全流程闭环管控,目前已协助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9000家次,开展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2300多次。三是流程再造,“制度化”推动协同治理。制定《龙泉市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建立议事协调、业务培训、流转交办、限时办结、动态梳理、走访巡查、督查督办、问题隐患举报奖励等八大机制,并将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执法赋权至乡镇(街道),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与基层智治系统高效协同对接。 二、下好“一盘棋”,推动应急处置“零缺位”。一是专常兼备“强队伍”。针对我市山域面积广、村社分布散、山高路陡,救援无法第一时间达到的问题,龙泉立足打造“统一指挥、专常兼备、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消防体系,打造“1+4+19+19+N”基层救援模式,即以1支消防救援队伍和4支政府消防专职队伍作为中坚力量,19个乡镇(街道)各建立1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作为骨干力量;19支社会救援队和行业专业救援队伍作为辅助力量;N支专项救援队伍和村级应急小分队作为应急前端处置力量。二是群防群治“强联动”。针对我市边界林区“多头乱序”管理难题,龙泉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省域、县域之间合作,推进应急救援联盟建设,会同毗邻地区构建“多方林长+网格”体系,明确各方林长职责,建设跨界林长制管护网格“一网统管”,在毗邻区域开展联合巡查,构建群防群治、齐抓共管新格局。三是数字赋能“强指挥”。迭代升级应急指挥融合通信平台,融合水利、气象、资规等部门信息数据以及危化品在线、林火卫星监测、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等各类应用场景,融合提升应急管理融合指挥能力;融合全市单兵、布控球、无人机、视频监控、卫星电话等设施设备,每周开展可视化应急指挥救援调度演练,可实现有网和断网情况下,现场音视频30分钟内通过网络或卫星回传至指挥中心,保障应急救援可视可控。 三、织密“一张网”,推动灾害防治“零伤亡”。一是以“防”为先建立自主响应机制。坚持“四个提级”“四个最”要求,龙泉建立“乡自为战”山区工作模式,制定《龙泉市乡级防汛防台自主应急响应工作制度》,明确遭遇局部短历时强降雨时,基层防汛防台责任人应急处突流程,提升最小单元作战能力,充分发挥“乡自为战、村自为战”基层堡垒作用。二是以“安”为根打牢防汛防台基础。结合山区地域特征,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员、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等基层“吹哨人”作用,建设基层风险隐患管控应用系统—“龙易安”,智能化发布巡查任务、精准化开展风险隐患巡查,通过“八张风险清单”+“隐患大排查”模式,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共出动检查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点位1543处,发现安全隐患102处,已完成整改90处,已落实临时安全度汛措施12处。三是以“智”为要提升风险普查能力。以列入全省普查成果应用应急管理系统试点、全省常态化普查评估工作试点为契机,建立“数据成果+评估模型+数字化场景”成果应用体系和“智汇普查”模块、“龙易安”基层风险隐患管控应用系统,实现多级分类数据接入与管理、多源时空数据分析可视化、灾害风险实时监测预警,普查数据采集管理“一码管理、一码更新、一码共享”,有效提升防灾减灾防御力。 下步,龙泉市将继续紧盯安全生产“遏较大、降一般”和自然灾害领域“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聚焦防抗救一体,强化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和自然灾害安全防范,持续深化基层应急消防管理体系建设,稳稳筑牢应急管理的基石底座。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