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县(市、区) >> 缙云县
“防巡转”环环相扣,“最小应急消防单元”守护群众平安
发布日期: 2024- 05- 10 16: 28 浏览次数: 来源: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以来,缙云县立足应急大框架,持续深耕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并以此为牵引,夯实基层堡垒,激活“最小应急消防单元”效能。正值清明节之际,风雨欲来,缙云县气象台于4月2日21时发布雷暴大风橙色预警信号,22时00分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21-23时全县普遍出现6-8级雷雨大风,最大出现在壶镇岩背村23.3m/s(9级),全县共有13个站点出现8级以上极大风。4月2日20时到3日20时,全县普降中到大雨,最大新建夏家畈46.9mm。

受强降雨影响,位于缙云县东渡镇南湖村贾坑自然村五马北路40号民房后方有山体滑坡迹象并发生崩塌,该村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及时发现并上报,镇、村两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勘察处置,提前转移群众,落实管控措施,成功避险。后该处崩塌下滑方量约100立方,由于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该案例中,“最小应急消防单元”于防汛备汛大检查暨风险隐患大排查中做到了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将“防巡转”三环节紧密相扣,打赢了这场避险避灾“主动仗”。主要做法有:

一、发挥“最小应急消防单元”排查整治作用,确保“防”的到位。3-4月雨量较往年同期偏多,又临近汛期,缙云县强化县-乡-村三级指挥信息统一调度,坚持县乡一体、上下贯通、条抓快统、执行有力,基于基层应急消防“1+3+N”网格治理体系架构,着力推动村双委、村社工作组、应急消防管理员、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护林员、山塘水库巡查员等积极开展大排查工作,加快应急消防、防汛防台与“141”基层治理体系的融合。早在3月15日,东渡镇南湖村基层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人员(组长麻松春和组员陈家秦)在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发现五马北路一处民房后有零星石块掉落,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反映了该情况后,有关部门勘察发现边坡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其中一组105度/70度顺坡向节理呈张开状,延伸长度大于10米,张开深度大于1米,宽度约5-10厘米,导致坡体形成一处方量约300-400方不稳定岩土体,在暴雨等作用下,存在失稳下滑风险,该点位被纳入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清单。

二、发挥“最小应急消防单元”前哨探头作用,确保“巡”的经常。缙云县持续优化基层应急消防处突机制,各乡镇(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均建立健全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明确处置流程和责任。尤其针对气象、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防御工作,形成“321递进式”预警叫应制度,做到3小时精准预报、2小时及时预警、1小时提前“叫应”。自南湖村该点纳入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清单后,村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常态化开展巡察巡视,发现该点位山体滑坡迹象加重,村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人员高度重视,于4月3日、4月4日前后两次报告镇村两级,上传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东渡镇在第一次收到险情报送后,便启动了应急预案,有序组织该区域影响人员撤离安置,同时加强安全巡查,跟踪闭环。

三、发挥“最小应急消防单元”抗灾避险作用,确保“转”得及时。为了提升村(社)、网格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常态化安全监管能力,缙云县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暴雨洪水及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避险转移十项措施》,着力解决“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五个问题,并落实应急消防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实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能力的跃升。4月3日上午8时,村应急消防管理工作组组长(村书记麻松春)来到地质灾害点附近的老人家中,告知了安全隐患,劝说其及时转移。4月3日上午10时左右将杨广青户撤离至避灾安置场所,并于当日下午17时转移至吴岭村女儿家中居住。4月4日上午9时,该点位发生崩塌,接到险情报告后,东渡镇人民政府立即向防指报告。县自然资源局与浙江省浙南综合工程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经调查,该处崩塌下滑方量约100立方,潜在崩塌体约200-300立方,威胁户籍人口为4户5人(杨广青1户2人、杨广玲1户3人、杨广卫1户1人、杨广银1户1个),常住人口为1户1人(杨广青),财产损失约1万元,由于撤离及时,成功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