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市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应急消防工作要求,积极主动采取各项措施推动基层应急消防治理体系建设不断迭代升级,特别是被纳入全省试点单位以来,龙泉市结合前期基层治理体系改革经验,以基层“141”治理体系为框架,将应急消防工作融入基层“141”治理体系,成功构建“县乡一体 高效协同”的应急消防龙泉模式。
一、厘清风险底数,推动数据“活”起来。根据省应急管理厅下发的41117家排查对象清单,由网格员进行全量清洗,最终确定纳入日常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共20625家。我市作为基层智治“141”应急消防建设试点县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率先完成应急消防与基层智治“141”平台的深度融合贯通,已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242个村(社)全面推广,截止2023年12月底,全市网格员已完成对1万9千多家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闭环检查,发现未正常经营53家,发现隐患642条,已全部完成整改。同时,全面梳理重点领域单位信息,明确四方责任、风险等级、检查频次等指标要求,将20625家企业(单位)全面导入基层智治应急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共用,推动安全监管更加精准化、智能化。
二、优化排查机制,推动监管“准”起来。一是全覆盖检查闭环。以“四方责任”全落实纵深推进“全闭环”工作,明确镇街27项一般检查事项,5项网格员简易排查事项等检查要求,并设置兜底检查事项,排查其他安全隐患。二是完善责任体系。制定了《龙泉市基层消防应急治理体系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社会治理中心、各乡镇街道和网格员、应急管理员的各方责任。同时,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业务培训机制、流转交办机制、限时办结机制、动态梳理机制、走访巡查机制、督查督办机制、问题隐患举报奖励机制等八大机制,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与基层智治系统高效协同对接。
三、跨界融合条块,推动治理“统”起来。按风险等级、所属领域、监管层级,周期性向镇街、网格员派发隐患排查任务。条块统分结合,一般隐患镇街处置、重大隐患流转部门,依托基层智治“141”体系,运用地址智能清洗、事项智能分类、任务智能派发等算法,形成“任务发布—走访巡查—隐患事件上报—系统处置流转—整改销号—信息反馈—统计分析”的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目前已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9081家,未正常经营53家,发现隐患642条,完成整改642条,检查完成率94%。切实解决基层安全隐患“看得见管不着”的难题。
四、坚持体系重构,推动架构“优”起来。
一是强化应急消防管理站建设,将全市19个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按人口基数、产业布局不同以按照“6+13”模式设立应急消防管理站。【6个一类、二类乡镇(街道)单独设置应急消防管理站,其余13个乡镇在平安法治办公室基础上增设应急消防管理站】,同时,考虑到经济开发区企业体量大、任务重,计划在经济开发区单独设置一类应急消防管理站,确保权责清晰、高效务实。
二是打造专职消防队,结合我市地域人口、面积、工业企业、工贸场所及年接警量等综合因素,按照“以镇带乡、辐射周边”模式,由相邻的乡镇(街道)分片区联合组建专职消防队,实现“一镇带多乡”和农村“15分钟救援圈”的工作目标。在现有基础上按照“站队合一”的思路,对八都(二级)、安仁(二级)、查田(三级)3支专职消防队进行提升改造,建成片区专职消防队,同时,在住龙片区新建1支三级政府专职消防队。
三是制定工作机制。制定了《龙泉市基层消防应急治理体系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社会治理中心、各乡镇(街道)和网格员、应急管理员的各方责任。同时,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业务培训机制、流转交办机制、限时办结机制、动态梳理机制、走访巡查机制、督查督办机制、问题隐患举报奖励机制等八大机制,推动基层应急消防工作与基层智治系统高效协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