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泉市共筑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防火墙”
|
|
|
|
发布日期:
2024-
12-
24
10:
34
|
浏览次数:
|
来源: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
|
自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开展以来,龙泉市始终将发挥社区治理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整治行动的关键要素,以龙渊街道大洋社区为试点,强化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织密群防群治安全网格,紧紧依托三个有利“抓手”,全力构筑起党群共治的铜墙铁壁。 一、织密组织体系,多元联动“常态化” 作为全市人口最稠密、居民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最高的大洋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多元化破解治理难题。一是强化引领汇聚合力。社区党委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各党委委员、居委会主任、业委会正副主任、物业服务企业经理、社工、社区民警等为成员的工作小组,牵头制定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工作方案,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壮大队伍积聚力量。吸收各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栋)长等热心社区公益服务的党员志愿者为骨干,组成了9支电动自行车社区党群志愿者队,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整治力量。三是加强巡查精细治理。社区充分发挥党委的组织引领作用,以9个党建网格为基础,设立18支巡逻小分队,每天在夜间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集中时段开展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截至目前,社区共累计开展联合巡查80余次,发现违法充停车辆150辆次,劝导130辆次,对拒不整改的违法充停车辆以线索移交的方式上报街道综合执法队伍查处20余辆次,极大扭转了违法充停行为普遍的形势。 二、坚持创新发展,科技赋能“智慧化” 为防止电动自行车“上火”,社区积极创新治理手段,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善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乱停乱放、因温度过高自燃等现象。一是加装智能识别梯阻系统。选取龙翔华府小区作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示范小区创建试点,在电梯内加装智能识别梯阻系统。当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时,摄像头会识别并进行AI语音提醒和平台报警,防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二是加装电动自行车智慧停车棚。在试点小区安装电动自行车智慧停车棚,通过红外热感应智能监控等设施的增设,监测电动车温度异常变化,后台工作人员收到预警提醒后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防止电动自行车自燃。三是加装电动自行车物理阻拦装置。在龙渊商场易停放电动自行车的疏散通道及楼梯口位置设置物理阻拦装置,杜绝电动车违停违充。 三、筑牢治理防线,宣传教育“有效化” 为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项行动,社区党委积极部署、广泛发动,全面推进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一是链接学校联合宣传。社区志愿服务队联同实验小学优秀学生代表在学校放学期间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宣传6次,累计发放非机动车安全隐患告知书1000余份;联合消防、交通等部门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电动车非法改装警示教育2次,提高青少年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二是沉浸体验趣味宣传。依托市消防安全科普教育活动体验中心提高社区居民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正确的灭火、逃生、自救方法,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10余次,人数达450余人次。三是线上线下加强引导。服务队分组开展入户、入店宣传,截至目前,已施划地面“楼梯间禁停电动车”警示标识230余处,张贴警示标语800余处,向居民发放告知书1600份,向各经营单位、沿街商铺等发放告知书182份。同时,充分利用楼组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线上平台,推送安全警示教育短视频,点击量达8000余次。 下一步,社区党委将继续从宣传教育、完善管理、协调推进、加强监管等方面再深化、再发力、再提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大整治力度,为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安全、便捷、和谐的生活环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