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县(市、区) >> 松阳县
松阳县“三个转变”破解“大吨小标”轻型货车管控难题
发布日期: 2023- 11- 27 20: 28 浏览次数: 来源: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近年来,“大吨小标”轻型货车屡禁不止、久治不愈,不仅严重扰乱了运输市场秩序,由此带来的车辆非法改装、超载超限等问题更是诱发了大量交通事故,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此,松阳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通过“三个转变”,破解“三大掣肘”,探索出“大吨小标”轻型货车全闭环管控机制。机制落实以来,全县货车事故同比下降52%,涉及“大吨小标”货车的交通事故实现零发生,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一、由“单兵作战”向全域“联合作战”转变,破解综治联动不力的掣肘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理清工作思路。由县级层面制定下发《松阳县“大吨小标”轻型货车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县重点项目货车准入报备制度》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分工、处置规范和工作考评。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部署落实,定期听取、实地督导整治工作进展,充分压实乡镇、部门责任,确保整治工作高效推进。

二是建立专职队伍,形成整治合力。成立由公安、交通、应急、建设、市场监管、乡镇街道等多部门组建的专职整治队伍,统筹协调全县“大吨小标”轻型货车整治工作,推动工作常态化开展,实现“一键响应、一案多查”。如8月3日,县公安局在调查一起轻型货车多次非法改装的案件中,联合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开展一案双查,通过深挖线索,查处其他涉案的“大吨小标”货车12辆,同时,由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处罚相关修理厂2家。

三是发挥群防力量,推动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各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基层网格力量,依托“i丽水”“全寿命路面养护治理平台”“基层智治平台”等系统,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形成智能感知互补。行动以来,共登记蓝牌货车信息492条,经检测核标,确定“大吨小标”车辆186辆。

二、由常规打击向精准治理转变,实现破解打击效能不足的掣肘

一是全范围预警、智能感知。通过对“大吨小标”轻型货车的整备质量、轴距、外部尺寸、功率等重要参数进行分析汇总,构建“大吨小标”嫌疑车辆的数据画像。同时,依托“缉查布控系统”“重点车辆管理系统”等智能平台,搭建“1+6+N”全域动态感知脉络,即建立1个视频巡查中心统筹协调,6个出入县域卡口和N个基层巡查岗位联动响应,实现嫌疑车辆智能感知、云上预警。

二是全时空执法、精准打击。与海康威视成立“智慧交管联合实验室”,成功研发“红点系统”,定制开发包括“以图搜车”“视图比对”等多个算法模型,实现了车辆布控查缉由传统电台粗放型指令向“移动警务”智慧型预警转变,大大提升了对违法车辆的打击精度和打击效率。行动以来查处货车违法行为2488起,处罚总量环比上升384%,其中针对蓝牌货车处罚273起,处罚总量环比上升396%。

三是全链条深挖、专案攻坚。成立专案组进行攻坚,从“大吨小标”轻型货车的生产、销售、维修各环节,深挖背后的隐形犯罪团伙和产业链。行动以来,查处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企业2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人,召回“大吨小标”车辆10辆,移交外省车辆检测机构等部门存在的相关问题线索18条。

三、由短期平复向彻底根治转变,破解成效巩固不易的掣肘

一是强化精准宣教。利用交通管理数据分析管理系统、高频入境货车管理系统、交管12123等平台,实现对重点人员的精细化分类管理。截至目前,对全县383名蓝牌货车驾驶员开展集中警示教育。对全县3152名货车驾驶员,近4万名C1以上驾驶员精准推送宣传短信15次。对高频过境的外地货车驾驶员动态推送提醒短信20余万条。

二是加强源头管控。对全县所有企业、矿山、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梳理,形成“任务清单”并科学分解,由各乡镇(街道)负责对本辖区各村(社)居民所属货车进行全面管控,交通运输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对货运企业所属车辆、货物源头企业承运车辆进行全面管控,建设部门对城市建筑施工场地、重点项目承运车辆进行全面管控,实现源头隐患动态管控。

三是推动跨域治理。“大吨小标”车辆多为跨省市县货运车辆,经过有力整治,现已有47辆“大吨小标”车辆退出松阳县货运市场,针对此类车辆,交警部门全部发函至车辆属地交警部门,函告建议加强管控,形成工作闭环。同时将所有问题车辆信息录入缉查布控系统,实时掌握车辆动态信息,严防问题车辆重新“带病”上路。实现“一地发现、各地共享、全面治理”格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