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谋篇布局,把舵定向,全员行动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省防指《关于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浙防指(2021)5号)、省防指办《浙江省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与管理标准(试行)》(浙防指办(2021)5号)等文件要求,我县列入了全省13个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县之一。接到试点任务后,庆元县第一时间行动,逐级动员部署,细化任务清单,狠抓任务落实,着力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5+1”(组织责任网、风险防控网、抢险救援网、灾后恢复网、运行保障网+数字化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防汛防台“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工作格局。
(一)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标化创建合力。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统一是基础、合作得力是保证。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为树牢“一盘棋”思想,把各方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县主要领导在全县防汛工作会议上对这项工作作了重点部署,县防指成立庆元县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召开推进会、组织业务培训、下基层指导等,不断增强标化创建工作合力,形成县、乡、村纵向发力、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格局,确保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优化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协调推进。县防指精心组织谋划,专班统筹推进的同时,组织乡镇(街道)和相关成员单位对标准进行逐条对照、逐项剖析,查找不足、补齐缺项。根据部门职能、属地职责,将6大项60条标准分解到19个乡镇(街道)和6个防指成员单位,明确任务分配,制定工作方案,敲定完成时间,落实专人负责,把任务一个一个理清,把工作一项一项抓实。同时,邀请专业技术单位和行业专家为标化创建工作出谋划策、把脉问诊,确保标化建设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实施。
(三)建立考核机制,确保工作有效落实。考核是保障工作有序有力推进的重要举措。为确保标化试点工作有效落实,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20〕9号)和省防指《浙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搞旱指挥部关于开展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浙防指〔2021〕5号)等文件精神,把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县对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考核,将台风洪涝灾害防控能力提升纳入县、乡、村三级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利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激励、鞭策工作有力实施,保障任务有序推进。
二、对照对表,凝聚合力,蹄疾步稳构建“六大”体系
(一)以完善落实防汛防台工作责任制为核心,构建组织责任网。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和防汛相关分管领导为副指挥的乡级指挥体系,健全“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工作责任制,调整更新2021年庆元县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防汛防台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和庆元县防汛防台工作“县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名单,并于4月15日在中国庆元网进行公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的防汛格局。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重点完善危旧房、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山塘水库等防汛网格体系,确保“事有人做、责有人担”,扎紧、扎实防汛安全首道防线。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浙委办法〔2020〕27号)文件精神,2021年6月18日,县委编办发文同意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应急管理站,相当于正股级,在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挂牌,19个乡镇(街道)均设立应急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基层应急管理站,配备工作人员1名,201个行政村(社区)设立应急管理员,初步建立基层应急管理站。如:我县荷地镇应急管理站整合了原有消防站、安监站等办线职能,独立配备70平方米办公场所,5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值备勤,把指挥调度集中一处,具有全镇统一指挥调度的最高权限。在原荷地镇应急先锋连基础上,打造区域性应急救援队伍,扩充镇属职能单位人员力量充实进应急分队,注重日常演练、业务培训、实战融合,实现“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和多领域覆盖、多灾种救援的工作要求,努力打造荷地镇“高山应急”品牌队伍。
(二)以风险紧密智控和闭环管控为重点,构建风险防控网。庆元地形属浙西南中山区,有溪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等多种地貌,地理环境造就了庆元县风险灾害类型多、且风险隐患点多的特点。为有利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应急管理、自规、水利、气象、住建、农业农村、融媒体等部门发挥技术优势,完善各类危险区域警示标牌,全县共有各类防汛防台责任人2320人,转移人员4517人,村级网格责任人510人,397名村级转移责任人全部完成开通“掌上应急”。各类网格 1280个,其中山洪灾害危险区314个(其中高危险区79个),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146个,危房和老旧房67个,农家乐16个,其他(山塘水库等 )326个(其中地下空间13个),避灾安置场所220座(其中临时避灾安置场所28座;可视化避灾场所95座;规范化避灾场所124座,县、乡级规范化率100%,村级规范化率60%),村级物资仓库191个,修编村防汛防台形势209幅,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防汛治理机制。
(三)以落实应急队伍和物资储备为依托,构建抢险救援网。应急队伍方面: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为建设目标,打造“1+19+X”综合救援队伍,“1”即持续提高消防救援大队的救援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救援尖兵;“19”即建成全县19个乡镇(街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截至目前,我县已组建完成19支综合救援队伍,共有队员532人,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防护装备和救援器材;“X”即广泛吸纳社会救援力量,组建应急生力军,我县共培育社会救援队伍3支,分别是庆元县军蚁应急救援队、庆元县千峰救援队、庆元县百山应急救援队,共有核心骨干队员100余人,共出动救援40余次。物资储备方面:我县完成县应急指挥中心升级改造、三条小流域预警系统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服务器升级、应急广播等体系工程建设,县、乡、村三级应急物资仓库进一步补充完善,全县19个乡镇(街道)200个行政村(社区)多灾易灾乡村应配备卫星电话173台,已配备239台,配备率138%;多灾易灾乡村应配备应急发电机173台,已配备181台,配备率105%;多灾易灾乡村应配备排水泵173台,已配备219台,配备率127%;实现了“三大件、四小件”重要物资行政区域内全覆盖,打造应急物资“半小时输送圈”,确保应急物资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同时,严格按照《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DB33/T2158-2021)》要求,建立符合辖区实际的“五个一”庆元标准。截至目前,我县有避灾场所192座,其中有可视化避灾场所95座;有规范化避灾场所124座,县、乡级规范化率100%,村级规范化率60%,并按要求在政府网站公布庆元县避灾场所名单,提高公众知晓率。
(四)以做好信息报送和重建机制为支撑,构建灾后恢复网。实行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AB岗制度,组织乡、村两级灾害信息员开展自然灾害信息员专题培训会议,并对全国应急信息员数据库中灾害信息员信息进行全面更新,实时掌握基层业务人信息。各乡镇、村居(社区)已建立灾害信息员制度,并落实灾害信息员,负责灾情统计报送、台账管理、灾情损失译估校查、灾后恢复进展信息等。同时建立灾后重建机制,明确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抢修、灾后卫生防疫、灾情核查评估等工作的分工和责任。截至目前,我县登记在册的灾害信息员共442人,并按要求对灾害信息员名单对社会进行公布。
(五)以加强宣传培训和运行保障为中心,构建运行保障网。为进一步加强全民防灾避灾安全意识,提升自救能力,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县防汛办印制4万份宣传资料下发各乡镇(街道)开展防汛防台自救知识宣传和以“应急入心·安全万家”为主题的“进村入户”安全宣传教育;庆元电视台播放《应急入心、安全万家》警示教育片,19个乡镇(街道)干部、各村村干部和村民观看学习;在微信朋友圈推送《应急入心、安全万家》警示教育片,受众人数达到20万人次。全县机关单位、乡镇(街道)通过公众号及夜学时间,积极开展防汛防台宣传工作,学习《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知识,了解现阶段浙江省防汛抗旱有关工作,提升全系统防汛抗旱工作能力。县减灾委、县应急管理局在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重点防范村,通过电影下乡方式开展宣传25场次。在“5.12”、“10.13”防灾减灾日,紧扣“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主题,通过设置咨询台答疑、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展出主题展板和有奖竞答等形式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系列活动,摆放展板4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20000多份,宣传品2000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1200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受众人数20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
(六)以数字赋能基层防汛能力提升为手段,构建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革,建成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应急管理数据库即“十台合一”应急指挥平台数字驾驶舱建设,实现“一库式”数据共享、构建“一图式”综合管理、提升“一体式”指挥调度。连接全县127个山洪水位监测点,97个水利视频监测点,13个地质灾害监测点,14个应急救援队伍,192个应急避难场所,通过后台对传感器采集的降雨量、地下水位和山体移位等信息处理,接入可视化平合,形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联合县融媒体中心打造数字化应急广播系统——“庆元县无线调频+4G双模太阳能应急广播”,该系统可在“五断”情况下紧急应用,切实推进农村应急广播建设。2021年6月省委书记袁家军、原省长郑栅洁分别对“十台合一”智治中心调研咨询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指挥平台综合应用的做法,“十台合一”智治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再接再厉,精益求精,有力有序推进长效运行
(一)坚持“三化”,不断提升基层抢险救援力。一是应急队伍实战化。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专长兼备、上下联动、平战结合”要求,深化应急联动机制,达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二是宣传培训制度化。针对可能出现的洪涝台灾害,建立健全防汛宣传制度方案,深入开展防汛宣传、演练,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防洪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力。三是避灾场所规范化。不断完善避灾场所布局和规范化建设,完善场所的生活设施、安全措施、文娱项目、医疗服务等内容,提高场所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严把“三关”,不断提升风险精密管控力。一是严把风险源头关。以自然灾害普查工作为契机,全面排查县域内防汛防台风险类型、风险等级和风险区域,完善基层防汛网格数据库。二是严把人员安全关。以人员安全避险为焦点,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确保危险区内群众能及时避险。三是严把预警时效关。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联通、整合相关单位的防汛监测预警系统,推动基层防汛防洪治理效能提升。
(三)用好“三制”,不断提升标化工作建设力。一是发挥专班制。坚持从防灾减灾实际出发,加强防汛防台体系工作专班的组织领导,因地制宜、稳慎推进,不折不扣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任务。二是落实工作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本行业、本部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的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推动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三是健全考核制。不断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考核办法,进一步夯实建设成果,确保基层防汛防台体系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