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县(市、区) >> 松阳县
全域化蓄力 数字化赋能 常态化防御——松阳县全面加固防汛防台防线
发布日期: 2021-06-11    17:11 浏览次数: 来源: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今年以来,松阳县坚持“一个目标、四个宁可、三个不怕”的理念,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和“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工作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通过全域化蓄力、数字化赋能、精准化筹备,全面加固该县防汛防台防线,在全省先行开展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工作。

一、全域化蓄力,防汛起跑脚下生风。

一是制清单,落责任。该县制定了“一张责任书”“两张清单”,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县领导包乡、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责任制扛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担。通过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责任书,将责任由县政府到乡政府、街道办,到村,到人层层分解;梳理全县19个乡镇街道203个行政村防汛责任人员名单,并按照分级响应标准及地灾点转移、小流域山洪转移、危旧房人员转移、其他危险区转移四种转移类型,确定对应的转移责任人和转移人员,制定危险区域转移人员分级分类指导清单,将防汛责任一贯到底,做到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是学知识,熟业务。汛前,县防指办组织全县乡镇(街道)开展防汛业务培训4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会1期,组织山塘水库巡查员、水务员业务培训1期,19个乡镇(街道)组织镇、村基层开展各类防汛责任人培训,各1次。从分管领导到联络员,从巡查员到水务员,对应急物资管理、防汛工作规则、巡查知识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形成政府不断提升管理能力,群众不断增强避灾意识,全民一心的防汛格局。

三是大体检,改隐患。该县瞄准地灾易发多发地段,各河道及水利设施组织开展汛前隐患大排查。于3月初即对全县乡镇(街道)水利防汛设施、工程管理单位、矿山企业,避灾安置场所等安全度汛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到每处隐患不漏查,检查不留死角。

二、数字化赋能,精准管理高效快捷。

一是齐数据,统调配。该县摸底全县应急物资储备情况,通过省综合管理平台,整合水利局、人武部、应急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建设局、发改局等6个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物资信息,建立全县应急物资数据库,为县减灾委应对大灾,科学调配提供数据支持。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排水泵等“三大件”“四小件”正逐步配齐。

二是普赋码,快转移。为明确转移人员规模,摸清底数,全面排查重点人员基本分布情况,掌握基础信息,该县对处于汛期重点危险区的群众全面赋上“浙江安全码”,随时可动态掌握应转未转人数,及时组织力量安排紧急避险。目前,该县已完成重点区域群众的人员转移精准管控基础信息排查及“浙江安全码”赋码工作。在2020年、2021年全省两次“浙江安全码”桌面推演演练过程中,均以较快速度完成人员转移任务。

三是建场所,高标准。该县按照重点地区优先部署的原则,分批次对避灾安置场所逐一实现可视化建设。对场所的入口、阳台等地均安装摄像头,远程即可察看实地人员的转移情况。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把部分森林防灭火和防汛防台应急物资进行整合,有序、规范放置各类储备物资,取拿便捷明了;同时,利用电子显示大屏、宣传展板等手段,宣传防灾减灾知识,让灾害发生时群众有地可避,有物可用,有理可循。

三、常态化防御,建制强兵应急为民。

一是建机制,早预警。该县建立了“一个口子”统筹协调机制,畅通机构防汛战线政令上传下达。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贯通,防汛指挥决策、防汛值班、信息报送、视频会商等信息化系统功能逐步完善。建立全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和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在谢村源、梧桐源、庄门源、四都源、六都源、东坞源、安民源等重要小流域沿河村落布属安装了水旱灾害防御无线预警系统,集应急通知信息发布、科普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通过相应的APP,实现信息快速共享传递,水旱灾害防御早预防早部署。

二是修预案,真演练。以《松阳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松阳县城区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为指引,修订完善19个乡镇(街道)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和162个行政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编制标准化应急工作手册,完善村级防汛形势图。目前,该县203个行政村均开展一次村级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完成全覆盖,组织开展汽油排水泵操作培训演练和维护保养行动、水旱灾害防御无线预警广播使用方法培训等专项业务演练活动,乡级水旱灾害防御演练陆续开展中。

三是强队伍、保安全。该县用专业化救援队伍素养保障汛期各行业生产安全。目前,该县正在筹备组建1支可进行水上救援,山地搜救的综合性救援队伍,用以适应复杂环境下的人员救援。当前,全县有人武部、消防救援大队、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建设局5个单位自有应急队伍、19支乡镇应急抢险队伍及3支社会救援力量,共27支应急抢险队,各司其职,时刻准备,可在强降雨、强台风的侵袭下,配合电力、通信等单位,随时投入到抢险救援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