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件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文件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丽水市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0- 04- 01 09: 56 浏览次数: 来源: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市消防救援支队,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实施方案》及省有关会议精神,经研究,现制定《丽水市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丽水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3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丽水市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计划,有效提升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统称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的 

  员工安全素养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推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各类从业人员安全素养明显提升。但通过对近几年工矿商贸事故原因分析,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中毒窒息和燃爆等事故仍然多发易发,暴露出当前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存在着培训覆盖面不够广、培训方法方式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开展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既是解决当前企业员工安全培训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应急防控能力提升年行动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部署的具体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不断深化细化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切实提升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高全民安全素养,努力为实现“提本质、遏重大、降较大、减总量、保安全”,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坚实的素质保障。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提高全民安全素养为主线,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为目标,聚焦培训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广、成效更明显,坚持“四个相结合”,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 

  ——企业自主与部门推动相结合。落实培训责任,既要落实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员工安全素养的主体责任,也要强化部门指导、督促,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理论学习与实操实训相结合。丰富培训内容,既要注重法律法规、风险辨识、流程规范等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地演练、规范操作等实操技能的指导实践,引导员工掌握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和火灾报警、扑救初起火灾、疏散逃生等消防安全常识。 

  ——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创新培训形式,既要发挥线下面授培训、集中培训的作用,也要灵活运用线上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培训趣味性、参与度。 

  ——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开展常态化培训,既要突出集中培训的效果,也要把学习培训落到日常,充分调动企业员工闲余学习自主性,提高培训实效。 

  (二)主要目标。通过企业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安全”、安全管理人员“会安全”、从业人员“懂安全”,重点实现“三个全覆盖”: 

  1.全市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全覆盖,培训人数不少于6万。重点岗位人员包括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吊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破土作业、盲板抽堵、断路作业等八大高危作业和使用易燃爆危险化学品岗位人员。 

  2.全市“三场所三企业”、工贸行业使用危险化学品等危险性较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全覆盖,培训人数不少于6000人。 

  3.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金属冶炼高危行业企业各类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全覆盖,培训人数不少于6000人。 

  三、培训内容 

  针对行业企业和对象不同,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培训,特别要结合近几年工矿商贸多发易发的事故成因开展针对性知识培训,让各类从业人员进一步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法定职责及违法导致的法律责任、应该履行的权利义务,以及事故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安全培训以线下面授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并如实记录安全培训、考核情况。 

  (一)开展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 

  1.企业主要负责人侧重安全知识培训:重点培训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8月底前完成培训,面授培训学时不得少于8学时,线上在线学习不得少于12学时。 

  2.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侧重安全业务能力培训:重点培训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事故防范措施,组织、引导作业现场人员疏散等应急处置知识;典型事故和救援案例分析。10月底前完成培训,面授培训学时不得少于12学时,线上在线学习不得少于24学时。 

  3.企业重点岗位人员侧重岗位安全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义务,高危作业等重点岗位事故防范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知识和技能;典型事故案例。11月底前完成培训,面授培训学时不得少于12学时,线上在线学习不得少于16学时。 

  具体培训内容详见《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附件2)。 

  (二)开展危险性较高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 

  1.企业主要负责人侧重安全知识培训:重点培训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有限空间中毒窒息、易燃易爆危化品爆炸等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8月底前完成培训,面授培训学时不得少于8学时,线上在线学习不得少于16学时。 

  2.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侧重安全业务能力培训:重点培训安全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知识;有限空间中毒窒息、易燃易爆危化品爆炸等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10月底前完成培训,面授培训学时不得少于12学时,线上在线学习不得少于24学时。 

  具体培训内容详见《危险性较高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附件3)。 

  (三)开展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 

  1.企业主要负责人侧重安全知识培训:重点强化培训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火灾、危化品爆炸、建构物坍塌等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理念。8月底前完成培训,面授培训学时不得少于8学时,线上在线学习不得少于16学时。 

  2.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侧重安全业务能力培训:重点强化培训安全风险辨识、重大危险源和危险工艺管控措施,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等高危作业和外包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知识;火灾、危化品爆炸、建构物坍塌等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理念。10月底前完成培训,面授培训学时不得少于12学时,线上在线学习不得少于24学时。 

  3.企业从业人员侧重岗位安全技能培训:培训相关重点和要求按照市应急管理局、市人力社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丽水市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丽应急〔2020〕8号)执行。 

  具体培训内容详见《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附件4)。 

  四、推进措施 

  (一)创新培训方式。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以及钉钉、微信等载体,开展线上学习;要通过VR体验馆、事故案例解剖、技术比武、应急演练等,利用安全宣传月、应急演练、现场教学等,提高安全培训趣味性。在省级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学院未开通前,各县(市、区)可选用市应急管理局公众号中的平台进行线上培训;省级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学院开通后选用省级网络学院进行学习。要完善课程超市和自主选学机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探索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学习终身账号和档案,完善线上学时按比例计入培训总课时标准,做好学习成果认定、积累、转换。对照各行业培训学时要求,做好相应行业的培训工作。要强化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培训、考试中的运用,落实参训人员信息采集、比对等工作,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二)鼓励社会参与。各地要引导国有企业、安全培训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员工安全技能提升培训;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安全培训机构与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签订安全培训服务协议,提供量身定做的培训服务。要深化与职业院校的安全培训合作,积极推动安全生产产教融合,引导具备培训能力的高校、职业院校开展安全培训,打造安全培训产学研基地。 

  (三)加强执法检查。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开发区安监局)要把安全培训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坚持“逢查必考”,即进企业检查,必须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线重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抽考。对企业未履行法定培训职责的违法行为,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对高危行业企业依法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对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一律倒查企业安全培训责任。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开发区安监局)执法、检查企业安全培训家数,不低于辖区内企业总数的5%(或不少于100家);市级应急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执法检查,对企业随机执法检查不少于50家。 

  (四)提高培训质量。各地要严格执行省应急管理厅编制的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并结合实际开发分行业、分层次、分岗位的教材;要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参与本地区培训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工作。要督促社会培训机构建立专兼职培训教师选拔、培训、考核机制,鼓励一线具备一定安全生产能力的员工走上讲台。各地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要强化专业化、小班化和实操实训考核,确保培训质量。 

  (五)严格考核评估。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工作纳入对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综合考核内容。市应急管理局将建立月度报告、季度通报、半年督查和全年考核机制,对各地实施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各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开发区安监局)也要建立定期通报和督查机制,严防工作“落地打滑”。 

  五、组织实施 

  全市员工安全大培训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属地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牢牢抓住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关键少数,着力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实施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3月底前)。根据省应急管理厅3月6日视频会议精神,各地要及时动员部署本辖区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工作,结合本地工伤事故大数据分析,对全市需培训人数进行调查摸底,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突出培训重点内容,明确任务和工作要求。3月中旬开始,对师资进行遴选报送省应急管理厅参加轮训;轮训结束后,在市应急管理局网站公布师资名单。 

  2.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至10月底)。各地要组织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分片区、分行业开展安全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市应急管理局适时对各地安全培训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每月对各地开展安全培训进展情况进行统计通报。  

  3.考核评估阶段(11月1日至11月底)。市应急管理局将于11月上旬前,对各地开展安全技能提升培训进行全覆盖考核评估;各地要对本辖区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完成情况,通过查看培训档案、随机走访企业等方式进行全覆盖考核评估。 

  (二)任务分工。 

       1.市应急管理局牵头负责全市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工作,做好培训任务的分解和下达,及时统筹、汇总本地区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推动落实到位。 

      2.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开发区安监局)具体实施本地区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工作,组织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落实培训举措到位,加大对安全大培训的人力、物力支持和投入,全面摸清本辖区工业企业底数,强化指导、发动和部门对接,确保企业安全培训不留盲区。 

  3.企业要落实安全培训的主体责任,在依法组织开展本单位全员安全培训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属地政府或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安全技能提升培训,统筹安排好工作、时间,确保重点人员应培尽培。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应急管理局将成立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消防救援支队,局机关危化监管(行政审批)处、安全基础处、法制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统筹抓好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高度重视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工作,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本地区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的工作方案;要深化“三服务”活动,采取送安全培训到乡镇、到园区、到企业,加强指导服务。 

  (二)落实政策保障。各地要努力争取将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工作纳入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细化政策支持、资金补贴;要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严禁向企业、个人收费或转嫁费用。要通过现有渠道,创新性地对培训基地建设、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力量培育、数字资源建设等给予支持。 

  (三)强化宣传引导。要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善于提炼安全大培训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通过树立典型推动安全大培训工作;要加大对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的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安全培训工作氛围。 

  请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开发区安监局)于3月31日前,报送本地区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实施方案;从4月份开始,请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开发区安监局)于每月3日前通过“浙江省企业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信息系统”报送培训信息(见附件5),市应急管理局危化监管(行政审批)处。联系人:王琦、张良,联系电话:0578-2070080,2070072 。 

    

  附件:1.全市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指标分解 

  2.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 

  3.危险性较高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 

  4.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 

  5.全市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统计表(月度) 

    

    


附件

丽应急〔2020〕13号.cebx


附件

附件1全市企业员工安全大培训指标分解.docx


附件

附件2生产加工型小微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docx


附件

附件3危险性较高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docx


附件

附件4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标准.docx


附件

附件5全省百万员工安全大培训统计表(月度).docx


【打印】 【关闭】